关灯
护眼
字体:

椒殿深锁薄情种(96)+番外

作者: 实颖 阅读记录

整理好书文,她卷好诏文袋,默默退回自己的书案。她现在的职事,算中书舍人和宰相合体,专事起草诏令,皇帝忙不过来时还要协助处理百司奏表,这份差事原由弘业帝的伴读裴俨担任,现下,裴俨打回本职,回到官署,座位让给了赵濯灵。

殿中忽然安静下来,只听弘业帝温和道:“郑卿所奏,俱在御史台呈上的章奏中,且容我再想想。”

郑弗额头轻触地板,“陛下,新罗国弱民穷,只要我边军据守,敌人必定败归。我朝何须劳民伤财?永定四年辽东一役,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元气。”

弘业帝起身走过来,“他们这次有十几万人,阵势可不小啊。”

郑弗俯身不起,眼前出现一双皂靴,“若真的开战,也需擢温厚之人为将,萧刺史谲诈凶暴,常在辽东坑杀契丹和奚人,使夷族不堪其苦、频频反叛,以致边境不稳。”

“你先起来。”弘业帝弯腰扶起她的胳膊。

郑弗抬头,愣了愣才道:“谢陛下。”

她身量奇长,站起来后,只比弘业帝矮了半头,偷偷用余光寻觅赵濯灵,见对方握笔埋首书卷,如有所思。

“刘安。”弘业帝略一偏头,嘴上叫的是刘安,眼神却往赵濯灵那儿飘。

“奴在。”

“给郑御史赐饮。”

郑弗语含受宠若惊之意,行礼道:“臣谢陛下。”

弘业帝拍拍她的肩膀,“你直言敢谏,是好事。那些人在政事堂吵个没完,上书也勤,却没一个敢到我面前说。”

“臣身为御史,纯直正谏乃分内之职,如此方能不负陛下厚恩。”

弘业帝点了点头,见赵濯灵全程没朝这边看一眼,他浑身的劲都打在了棉花上。

郑弗喝了饮子后告退,大殿只剩下李盈和赵濯灵及一众宫女宦官,异常地安静。

李盈伸手取过一卷章奏,顺着小山般的文书看向赵濯灵。

她正批阅常规事务的章奏,以及各地呈送进京的谢表,都是些无足轻重的文书,她却看得十分认真,眉心微蹙,视线从右往左游动,纤巧的指间夹着笔杆。

李盈看得入神,忽见她咧嘴一笑,还将胳膊搁到案上,左手托着下巴,一脸玩味。

他忍不住出言相问:“看到什么有趣的?”

赵濯灵如惊醒般抬头,把手放了下去,“春州报了祥瑞,说河中起漩涡,钻出一大鳌,背着块石碑,上刻年号。”

李盈嗤笑,“编也不知道编得新颖些。”

“陛下若无旨意,臣就照常处置了。”

见她恭谨之态,李盈道:“你看着办吧。”

他打开手里的章奏,“你刚刚去政事堂,里面在说什么?”

赵濯灵停笔,“回陛下,臣什么都没听到。”

他又换了个问法:“新罗,该不该打?”

“陛下是随口一问还是真心发问?”赵濯灵低头道。

“怎么说?”

赵濯灵提高声量:“陛下若随口一问,那便是圣心独裁之事。陛下若真心发问,臣便斗胆作答。”

“你实说便是。”

“是,”她依旧低着头,“三国陈兵百济,不是我们打不打的事,是怎么打的事。若据守不战,他们确实无法上前一步,但从此怕也不再是大虞的属国,朝廷威严受损,边境和羁縻州势必闻风而动。”

李盈沉吟良久,“这次新罗反叛,就是因为萧恕在辽东跋扈所致,这几年,弹劾他的章奏数不胜数,如果开战,也不能让他去。”

赵濯灵抬起头,“陛下,萧将军收复辽东,驻守数年,朝廷找不到比他更了解辽东之人,战事在即,岂以小疵而弃大德?若陛下对朝臣所奏有疑,不妨派中使前往幽州监察。”

“你与他私交甚深,此时为他说话,就不怕有结党之嫌?”

“若陛下知臣,当知臣一片公心。”

此话一出,李盈吃了个哑巴亏,哼了一声,拿起笔批阅章奏,手下不轻,动静格外刺耳。

作者的话

实颖

作者

05-08

1.不会有政斗,剧情都是为了人物和人物关系而存在。2.郑弗本身就很有才华,又是五姓七宗,其父也是大官,没有儿子,所以重点培养女儿。皇帝出于微妙的心理破格提拔她,恰好是赵濯灵逃走那段时间。他俩之间没什么,郑弗极为清高自傲,又有点政治动物,只会嫁“正确”的人。在这两部小说都是小配角,下一部会多一些,到时候她就是家主了。

第45章 青年

弘文馆在宣政门外,皇城东边,紧邻门下省和史馆,背靠宫城,占地极广。赵濯灵掏出金鱼符,验明身份,便抬腿往大门里去。正好有一行人路过中庭,看见一身男装的赵濯灵,驻足遥揖道:“女史。”“白公和卢公也在这儿,”她走了过去,转口自驳道:“瞧我这记性,忘了白公兼领馆务。”白元植笑道:“下了几日大雨,潮气大,我们过来看看。”赵濯灵点点头,“弘文馆乃国家藏书之所,收录天下书籍,其中不乏珍本孤册,万一受损,不是小事。”卢洵问道:“女史今日来是带着圣谕吗?”她连连摆手。“那是来看永王?”弘文馆除了馆藏图书,还附设学校,专收皇族贵戚和高官子孙,有年龄和人数之限。“对了,慎儿在这儿怎么样?我把他破格从秘书省小学调过来,能适应吗?”白元植掀髯笑道:“永王未满十四,按理不能进弘文馆,但听馆学士说,永王好学上进,并不落后于人。”赵濯灵也笑,“我曾是他老师,对他还算了解。弘文馆荟萃天下经学和文学人才,假以时日,慎儿的学识一定多有增益。”“永王不仅潜心治学,对政事也颇有见解,我们刚刚路过,听他谈到朝廷官制之弊,竟有几分见地。”“是吗?”赵濯灵笑意愈深,“以前,我和他提过此事,那时他还小,居然还记得。”卢洵叹道:“人事浮滥,此弊由来已久,去年至今,朝中重提职官改革一事,却如乱麻,千头万绪。”三人皆消了笑意,卢洵拱手道:“某还要去史馆,最近有几个人告病假,恐误了修史进度。”赵濯灵颔首,“卢公自便。”她又对白元植道:“白公,我要去找些古籍,就先告辞了。”此时,管理馆务的给事中得了信报,匆匆赶来。“让他给女史带路吧。”白元植指了指给事中。“恭敬不如从命。”给事中缓缓推开房门,纸墨之气扑面而来,高耸的木架中,露出一张错愕的脸。“女史,这是当值的校书郎。”给事中一边介绍一边暗暗朝青年使眼色。后者回过神来,稳步而至,拜道:“见过女史。”赵濯灵浅笑,“你要是不忙的话,就帮我找找书吧,总不好耽误给事中。”“女史哪里的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