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惜奴娇(372)

作者: 烛泪落时 阅读记录

秾李晓得,他这一回来,本就不为着要说什么,不过是显个苗头,以示宽慈。

果然,他在西宫坐了一刻,再离开时,她这小小的冷宫,已然变换了风云。

嫔妃们得知了此信,便今日明日地络绎来走动。她们娇靥如花,眸中神情各不相同,但大体都有些嫉羡。

连章氏太后没几日也送来了些新秋的瓜果,俱是才贡入宫中的物件;又使女官妥妥帖帖问了饮食需用,方才笑盈盈地回了去。

秋后,连月拖到岁暮,秾李被请出西宫,复为淑妃。

又三月,天授七年开春之时,经由元羲等臣子谏言上疏,立李淑妃为后,禀凤印,入主中宫。

中宫所出,自然为嫡子。既嫡又长,其年五月,郭煌被立为储君太子,天下称庆,国泰民安,又议改元,来年为宝凤元年。

中宫续定,宫外被黜落的内侍李胜儿,复又回到宫中,随侍太子身旁;虽已不复为入内内侍省都都知,太子郭煌却时常呼为翁,宫人便皆称呼为“李翁翁”,荣宠更甚以往。

太平昭盛的年岁,人们很容易忘记过往。

一代人尚且记着从前荒芜疲敝,道无行人、屋舍破败、盗匪四起,也记着揭竿举事的群豪、不世出的英雄、翻天覆地的洪流;

二代之后,这些汹汹烈烈的往事由着人口口相传,黄口小儿尚且听说村口某某阿翁,拄着拐,成日里自夸:“我从前入过宁德军!随过单将军征战西戎!”

三代后,旧事成了半传奇的故事,在好无病呻吟的文人话本子里,在年节时愈发热闹的勾栏瓦肆里,在渐渐老去又喋喋不休的阿翁的颠三倒四里。

他们最终被逐渐淡忘。岁月走了几轮,年号换了一茬又一茬,连国号也一并更改,新的风云再次搅荡,步入往事轮回的覆辙,再无人记得“宁德”,再无人记得宁德军。

第150章

终章雏凤清……

天授七年。

河东路代州一向不显山不露水,各方政绩平平,赋税也不丰饶;只是一点,土人比较悍勇,尚武,街头巷尾时常滋生事端。

因此这一趟来,义父叮嘱他少惹麻烦,“你这么个惹事的祖宗,旁人点火,你不添柴就谢天谢地!”

陶岳也就老老实实应了,出发后,该干嘛干嘛。

游山玩水,惹是生非。

……他管之叫行侠仗义。

代州有个宁德客店,在州城东门附近,不是什么稀罕的名儿,前些年江淮南北,“宁德”字样的行市店铺如雨后春笋,密密集集地遍地开花。

不过这一客店不同。代州内外,随意寻人打听,土人皆能说道一二,言之凿凿,道那店掌柜便就是曾在宁德军里做过将军的代州人,甚是为当地增光添色。

是这处了。

陶岳寻了大半日,晌午渐歇,日落黄昏之时,寻到了这间宁德客店。

他千里迢遥,风尘仆仆,却并不在意鞋履下霜泥,束的发在帻里,落拓散下一两绺,迈步进门时如锻铁流星,铮铮然又飒练得教人注目;两只寒星般雪亮的眸子四面一扫,目光落定在柜内一个正埋头执笔的女子身上。

柜半人长,掩去了腰下身量,但陶岳一眼扫量便瞧出,那女子虽布裙素褙,难得是一段绰约丰润。未下的几缕金阳中,更衬得颊颈间雪肌腻理。她垂首不见云容,头上同心髻乌黑浓密,插一支简简致致金梳钗,便已胜过许多环佩珠翠。

陶岳一时走得急了,觉着自己的心怦怦直跳,猜想这定是萍儿,才要上前,忽却又狐疑,她这副模样,也瞧不出是否嫁人了,若未嫁还好,若是已嫁了……

脚步一顿,柜后那女子便听得动静,抬起了头来。

先是云鬓玉颜,春夏间开到最绚烂的荼蘼一般,素淡已极,反生清艳;而后是那一双楚楚如秋水横波的眸子,若含了清晨山岚间滴翠的朝雾,动人心涧。

陶岳见过许多美人,娇艳的、明灿的、淑静的,但觉都不如眼前此女,心思摇动,向来混不吝的那张嘴却先于脑子开口:“偌大客店,怎的只小娘子一人?大人留你在此算账,全无欢笑,可不委屈么?”

那女子不见惊慌羞窘,却上下将他打量了一番,先是蹙眉,怔了一怔后,眸中隐约见了几分笑意,愈发地风韵浑然,“委屈怎的?”

声音清、糯,又有一丝少年娘子及不上的浅润柔和,教陶岳听得有些发愣,先觉着这把嗓音好听得紧,再一琢磨,彷佛不是萍儿这个岁数……

“若委屈,现下正好有个人作陪,打发无聊,如何?”脑子里想不清楚是一码事,嘴上一定是要逞一快的。

对方浅浅的笑意中有了些不赞同的审视,说话仍是轻柔,“你来陪我,你义父义母可乐意?”

这一副全然长辈似的口吻,使得陶岳一呆,脑海中莫名的熟悉感终于涌上心头,才暗觉不妙,忽脑后恶风不善,呼将过来。他身比心更快,下意识侧身一躲,反身向后,抬脚便横扫了过去。

脚至半路,蓦地瞪大眼,生生拗了回去,旋身抵消力势,扶了扶身后堂桌,才稳住身形,张口结舌:“你……”

“你什么你!”眼前剑鞘一击落空、又连一击的少年郎君怒目竖眉,“哪来的登徒子,不长眼的夯货!你敢在我家地界放你那尿泡!”

陶岳躲闪招架,着慌着忙地瞥一眼柜后女子,又瞪着眼前显然是男扮女装的人,“我不是……你是……萍儿!”

“萍儿!”后头声音与他同时响起,含了几分告诫。

对方这才停下来,抵触、鄙夷、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