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帝姬凶残[宋朝](234)+番外
“官家……”出来‘义正言辞’的那名殿中御史此时脸色苍白,似想辩解什么,又被赵芫打断,“明知百姓民智蒙昧,为何不谏言增建学堂、降低笔墨纸砚生产成本,以开民智?明知百姓容易被有心人的谣传蛊惑,为何不谏言朝廷亲自建设完善的新闻对话体系?为何诸位相公坐于庙堂之上,什么都不愿意做!难道是怕从根源解决了问题,以后丢了饭碗不成?”
站出来的御史此时肠子都悔青了,涕泪横流,“臣断没有如此想法,臣也是为百姓安定着想。”
赵官家的话可说横向扫射了一大片,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起来,作为宰执,并且也参与了军事报的编撰的李纲暗叹一声,出列拱手道:“官家,若说相公们放着问题不解决,可就冤枉了大家。开民智之事难度极高,多年来朝廷一直在各地乡镇增办官学,在不断努力改善当中。我大宋每年读书的学子人数都在攀升,可见假以时日,民智大开将不成问题。”
“正是,太上皇当政时,蔡相公经手的增设学堂之事,便大有进益。”见宰执说话了,尚书左丞宇文虚中亦拱手出来打圆场,顺便拍了个龙屁,“倒是官家所说的百姓缺少正确的信息渠道,确实是底下小吏疏忽。由朝廷统筹定期发售新闻报纸之法,倒真令人眼前一亮,官家果然英明!”
大佬发话了,刚刚还在哭泣的殿中御史于是捂着脸默默站回了自己的位置,安静观看大佬发挥。
被拍到龙屁的赵芫微微挑眉,“既然如此,报纸的发行就继续下去。”赵官家拍板,这回没人敢唱反调。
“臣还有一事。”确实刚刚拍龙屁的宇文虚中,身着紫色公服的中年文士瘦削的尚且风度翩翩的脸上神情淡然,一心为公的超然模样,“臣听闻,报纸的发行前后所有流程都由中央科学院的学生们负责,不知是否为真?”
赵芫深深看了宇文虚中一眼,“是,报纸的制作发行朕一早就定下了规矩。”
“学生始终是学生,并未官吏,将报纸交给一群学生全权负责恐有不妥。”宇文虚中垂着眼睛,依旧摆着那副表情,“臣建议,将此事收归朝廷,交由六部接手。官吏们经过科举取士,行事比之学生更周全,而且官员受到朝廷监督,也更令人放心。”
对对对!某些官员们眼睛顿时亮起来,官家你把舆论这么重要的东西,全都交给中央科学院那群学生们做,也太不负责任了吧!必须收回来,交到六部手中!还有写时事策论这种事,明明是他们言官的本职工作,把军事报交到谏院这里就很好,纸砚生产的厂商、报纸的出版发售一条龙,都拿来吧你!
眼看着,原本安定下来的人心再次浮动,御史中的徐斯朗眨巴眼睛,和上首端坐的年少的官家不耐的目光稍稍对视了下,顿时接收到赵官家的眼神讯息,立即出列,大义凛然地说道:“宇文相公所言差矣!未曾入朝为官不一定是缺点,反而没有官职在身的科学院学生们精力更充沛,赤子之心拳拳,能全心全意制作每一期的报刊。若交给官员们负责,恐怕没有哪位相公能亲历亲为吧!不过是交给小吏办事,小吏是否尽心,相公们却不知道。”
“胡说!”宇文虚中没想到有人竟敢跳出来指责当官的不如学堂里的学生,一直超然的表情瞬间变化,斜眼看向说话的人,是个不知名的小御史,他冷声道,“若无丰沛的精力,如何处理国家大事。若无赤子之心,如何为官家分忧,为百姓请命。若轻易就被小吏蒙蔽,如何能站在这庙堂之上。难道朝堂上的诸公,在你的眼里,都是蝇营狗苟、酒囊饭袋之辈?”
徐斯朗本意是学生群体有特定的优势,但到了宇文虚中的口中,便一下子变成了论官吏与学子孰高孰低的问题。这简直是将他架到了火上烤,一不小心就会得罪整个官僚集团。
“小臣冤枉啊!”败下阵来的徐斯朗连忙喊冤。
赵芫忽然敲了下椅子扶手,垂眸看着众人,眼眸中情绪冷淡,“行了,此事暂且搁置。”
“官家!”宇文虚中还要再劝,被赵芫冷冷的眼神逼退。
赵芫:“朕既然已经定下了规矩,就先这么着。出了问题再改动不迟。”
“是。”赵官家已经这么说了,宇文虚中便垂手退下。
后续几日倒是平安无事,只不过,科学院那边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意外出了纰漏,学生负责收购的新一批墨水被以次充好,毁了不少报纸的案子。
于是又有人弹劾,认定有人在其中中饱私囊。学生里鱼龙混杂,不受监管,理应将报纸的制作发行权利收归六部。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私下里赵芫召见了好几回几位意见坚定要收回报纸的相公,但人就是抓着不放,满嘴的家国大义,毫无破绽。
尤其是尚书左丞宇文虚中为首的一群六部文官,你要说他们影响力多大倒也没有,赵官家才是最终拍板的幕后BOOS。但总不能不许他们在朝会上说话,这群人回回上朝都要提这件事,满口仁义道德、家国责任,引经据典劝说赵芫将报纸的制作发行权利收到六部当中。
赵芫的耳朵都要被他们磨出茧子来了,惹得她火大!这群老油条,真是一点油水都不肯放过!
又是一次麻烦的朝会,回到后殿的赵芫忍不住练了半天长|枪,出了身汗才歇息。
得想个法子,治一治这些老头。
赵构现在察言观色的本事极好,看出来赵芫厌烦这群和她对着干的资深老臣,于是主动跑来说,可以用皇城司去调查这些人私底下有没有僭越违规之行为,这些官员好色贪酒,肯定有把柄!到时候就以此来威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