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110)

作者: 杨随 阅读记录

周母也不怕亲家笑话,笑着揭了自家儿子的老底,“我家子安一直喜欢娟子呢,之前听说娟子喜欢别人别提多伤心了。”

“真的啊?”

王婶子第一次听到这种事。

她家闺女在小伙子堆里一向是不受欢迎的,乍然一听有小伙子一直喜欢王娟,王婶子惊讶地嘴都合不拢了。

她就说这个周子安合适!

“真的!”

“妈!”

周母和周子安的声音同时想起,伴随而来的还有周子安红透的耳根。

周母迫不及待地想把王娟这个儿媳妇给自家儿子定下,一点不在意周子安害不害羞,叭叭地讲起了她家儿子的“暗恋史”。

其实周子安小时候就很喜欢王娟了。

别看周子安现在有一米八,他小时候长得瘦小,还害怕虫子,经常被班上那些高高大大的男同学欺负。

周子安自小爱干净,又是一个文静的性子,自小都从来不会跟村里那些小子一起上山下河调皮捣蛋。

周子安小时候最爱做的事,便是每天跟在自家妈身后帮她做点什么,一个小子愣是比姑娘还贴心几分。

没上学那会儿,村里就有那些爱说闲话的说不清是嫉妒还是什么,总聚一起说周子安天天跟个姑娘一样,不像他们家小子那么淘气,长大后该不会跟人家女娃娃一样吧。

周子安路过她们,几个人还要当着周子安的面儿不分轻重的开玩笑,周子安甚至被说哭过。

自家儿子哭了,周母很是生气,追问原因后喊了自家丈夫直接去找那些人家里,问人家的嘴为什么这么长这么臭,我家儿子什么样儿关你家啥事。

通常这种情况下,虽然有些不讲理的会觉得周家一家子小气,开两句玩笑都不行。可人家找上门来了,他们也会赔礼道歉给周家一个交代。

那些人被家里教训以后,不管心里咋想,明面上的确是不再说周子安像个姑娘这些话了。

周母才不管她们心里到底咋想,只要不在她儿子面前说,别惹她儿子哭,她就无所谓这些。

等后来周子安上了小学,那几个多嘴的家里孩子同样上了小学。

周子安上小学的时候,本来能上学的姑娘就少,大多都是家里男孩子才能上学,男女学生还泾渭分明。

小子们不会跟女娃娃们一起玩,小姑娘们也嫌那群淘小子天天脏兮兮的,不乐意跟他们待在一起。

因为经常听自家长辈的话,那些孩子耳濡目染后对周子安就不是很喜欢,几个玩的好的时不时欺负周子安一下。

熊孩子,那手不动一下好像证明不了它的存在似的,时不时犯贱打周子安一两下,推一两把,将周子安欺负哭。

偶然知道周子安怕虫子后,开始跟家里人一样嘲笑他跟女孩子一样,问他他爸妈是不是当初生错了性别。

又或是时不时捉了虫子吓唬周子安,而后肆意嘲笑着被吓哭的周子安。

他们并不会觉得这么做有什么,反而会觉得周子安怕虫子就活该被他们欺负。而且周子安害得他们赔出去了鸡蛋,他们就少吃了,活该。

但是对于小小的周子安来说,那些熊孩子的行为对他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无数个梦里都是那些熊孩子打他又或着捉了虫子放在他桌子里或是书包里。

周子安那会儿天天被吓哭,周母也天天来学校找老师谈这件事,甚至还打到了那几个孩子家里去。

可是周母不能天天看着周子安,那些熊小子又最会见缝插针。

他们家里当初被周母找上了心中不岔,知道自己儿子欺负周子安还夸欺负得好。

这种情况下,即使找了老师,即使找到了他们家里,周子安受到的欺负不仅没有变少,反而更加多了起来。

学校老师本来就少,一个老师带几个年纪不可能时时刻刻顾得上周子安,惹得周子安天天都要被吓哭回家,说再也不上学了。

周母当时真的想过不让周子安继续念书了。

可不念书能做什么呢?

念了书可以去城里当工人,总比农民有出路得多。她家儿子念书又好,凭什么因为这些人不念书呢?

周母气得抹了几天的眼泪。

正好这个时候,王娟这个“大龄儿童”来插班了。

王娟从小不乐意念书,跟周子安完全是相反的两个个体。

她两个哥哥念书一般。

大哥好歹念了初中,后来跟父亲学医,打算继承老王头衣钵做一个赤脚大夫。

二哥小学毕业后就不念了,被老王头跟王婶子送去学了一点木工手艺,平日里给谁家打个家具什么的换点东西也能给家里添点菜。

王大哥王二哥上学的时候教过妹妹一点知识,王娟小时候跟着哥哥们学习的时候一点都念不下去,到了上学的年纪也是一拖二二拖三的。

她爷爷宠孩子,王娟不愿意上学,上一代的老王头就说不去就不去,由他在家里教王娟学习,再迟一年念书。

眼见王娟实在不想去学校,老王头王婶子妥了协,留了她一年。

第二年王娟故技重施,可这回她爷爷也不同意了,跟着她爸妈一起压着王娟去学校。王娟在家里闹了个翻天覆地,甚至想到了装病。

家里俩大夫,怎么可能让她装成功?

王娟心一狠,给自己浇了一盆凉水跑去了山上。

九月初的天,下了雨开始凉了起来,山上更是阴凉。王娟成功把自己作发烧了。

这下好了,连病带休息,加上爷爷心疼孙女,王娟在家里躺了一个月。病好后才被送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