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后,丞相他追悔莫及(136)
不过....旁人来问。
能有什么旁人来问?
二夫人细想便明白了,兴许就是她要嫁人了,人夫家不得旁敲侧击地来打听。
想来,那夫家身份地位倒也是不低的。
所以,这果真是一个极有心机和手段的女子,哪怕是已经同人和离过,竟也能嫁去这样的人家。
二夫人自然是看不起阮慕的,也不希望自己看不起的人能过得好。
不过,她也不是蠢笨的人,若是她嫁了人,那么便和自己的儿子再不可能有任何的牵扯。
虽然说,两人也是不可能有牵扯的,自己儿子从前自然是不喜欢她的,现下定然也不可能喜欢。
只是,既然能叫两人更远些,她也不会拒绝。
二夫人又看了一眼送来的信,真是个没良心的小子,信就薄薄的一页纸,问候关切她的话仅仅两句,剩下的大半,竟都是说那阮慕的事情。
二夫人又看了看,最后气恼地扔下,不想再看。
可到底是难得收到的信件。
最后也只能气鼓鼓地把信收起来。
现下官场,自从上次政变之后,开始了大肃清的模式。
从前的官家子弟,若想做官,除了科举,还可以通过家中长辈的官身,求得一官半职,当然这官职不高,只是家中有人,后续再慢慢升迁便是,这和家中的资源,以及子辈自身条件都相关。
而清贫人家,只能通过科举入仕。
而商家子弟,则可以通过钱财捐官,只是这官职家更加低微了,而且上升的通道更小。
政变之后,帝王也换了,从前的皇帝是个几岁小儿,政事其实都是后头的人说了算,可现下的帝王却是有一番抱负的,虽然年岁不大,可十分认同崔煊的做法。
若是不肃清官场,科举出路不大,那么势必会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官场被世家霸占,有才学的人没了通路,而世家的人,更是纨绔众多,对江山社稷百害而无一利。
只是事情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直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牵扯多方利益,比如会引起轩然大波。
所以目前采取的法子是小步而行,一步步试探世家的底线。
所以第一步,便是先收紧世家入仕的路。
倒也不是一味收紧,而是将矛盾进行转移。
比方说,收紧空缺,从前世家有多少人,便进多少,可现下只有不多的空位置,皇帝也不是不给你,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能给的就这一个,至于这东西给谁,就靠世家自己了。
不能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吧,总得要考一考,自己也得去走关系,最后互相博弈之下,倒是叫各个世家起了嫌隙。
若是世家权利凌驾于帝王之上,自然不会吃这一套,才不管你呢,你说就一个位置,我可以不干的。
可现在的情况倒也不是如此,世家权利和皇权是分庭抗礼的态势,转移矛盾,让他们生出嫌隙,要要使其灭亡,先要使其疯狂,将他们分化开,激化矛盾,然后再一一解决问题。
李卫背靠的也不是一个大的氏族,而且自家儿子本也不适合当官,从前去试图走动走动,若是从前,还有些许的可能,只是现下各方都收紧的情况下,李卫也就歇了心思。
只是叫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日却从吏部传来一个好消息,说是有了空缺,对方和他交情也不深啊,竟是亲自上门来问,暗示说,可以给他儿子。
李卫喜不自胜,好生地感激了又感激一番。
最后那吏部侍郎临走的时候,才捋了捋胡须,颇有意味地看了几眼李卫。
只说了一句,“令郎好好福气啊。”
李卫不明所以。
不过,这是天大的好事啊,虽然只是吏部的一个小文官,可是能进去那就是极大的喜事,日后的事情,自然有日后的法子。
只是,这吏部,一向都是崔煊在管的,而且这收紧的位置也是他....
李卫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一喜,而后又郑重起来。
等自己儿子回来了,立刻叫人将他叫来了书房,把这事情一说,李昉自然也是又诧异又高兴。
“爹,我叫说阮阮是旺我的吧,我们俩在一起,日子定然越来越好,你瞧,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就有了这样的好事。”
李卫脸色一沉,“这分明是崔大人私下帮你你,同她有什么...”
可李卫立刻反应过来,是啊,就是因为这个阮大夫啊,因为她,才会和崔煊有所牵扯,崔煊才会亲自上门,自己儿子的说法...也大差不离。
李卫想了想,“这事情得尽早解决了,叫你母亲,直接去找媒人,赶紧下聘。”
第74章 嫁他前,她已经受了许多委屈
“爹,不行的,阮阮她...还未同意,不如,叫母亲去同她谈一谈?我说的话她可能不大信,可母亲去了,她便能相信你们是真的同意了不是?”
李卫想想,倒也没有反对。
第二日,和荣进书房给崔煊添茶,眉眼里都是喜色。
崔煊放下笔,看了他一眼,而后他出去的时候,脚步都分为轻快。
“何事这般高兴?”崔煊随口问。
和荣本来就是想叫自家大人知晓的,所以也不隐瞒,“李大人家里似乎当真是不反对了,听说李夫人都亲自去保安堂,说是看病,可哪儿能啊...”
这样的人家,若是要看病,那都是将大夫叫去家里的,怎会自己亲自去医馆?
和荣猜测,“听说啊,就是亲自去见阮大夫的,想来,阮大夫和李公子的好事,应该不远了。”
本就是自家大人亲自上门去说的嘛,亲自帮忙的,所以和荣觉得大人听见了,应当也是同他一样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