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嫁奸臣(60)

作者: 余塘 阅读记录

“刘澹害我儿啊——!!”

沉寂的窦邯暴喝一声,推开左右,左摇右晃,神智恍惚:“景儿向来冲动,刘澹也疯了吗,天呐!”

长子窦蓝秀惶恐:“爹,当务之急,是弄清三弟为何要袭击女真队伍?他这样做,无疑破坏了两国邦交,搞不好我们全家都会被问罪的。”

窦邯眼神模糊,看了一会,一爪掐上长子的喉咙:“你有没有人性,你弟弟都死了,你还在担心你的前程,你的性命!”

次子窦知章惶然跪下,请求他爹放手:“爹,大哥不是这个意思,人死不能复生,请爹节哀顺变。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对皇上交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何况是首领千里迢迢亲自求和,我们境内袭击女真首领,大炎还有何威信可言,皇上势必会怪罪下来。”

最该沉稳的一家之主的窦邯,却什么也听不进去,仍沉浸在丧子之痛中。

窦邯目光沉痛,哀吟起:“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他不知从何而来这怪异的念头,思索无路,又仰天狂喝:“是我误了景儿,是刘澹害了景儿!要么我助他正道归真,要么就不该分放一半权力,让他胡作非为。子不教,父之过,是我的错,我的错。景儿,爹还没来得及去晋城看望你,教导你,你怎么就先为父而去了!”

第31章

偷袭女真部落一事,已由行御史台,包括任职巡查的姜世洵等,辅弼晋城府衙双规结案,对内外皆称是窦天景起了贪恋女真仪仗宝物之心,归为盗窃案,而女真防卫过度,两方缠斗不休,衍生出后面差点惨遭灭门的凶案。

这其中是否有上级指示定的案,犹未可知。比起其它有预谋有目标的敏感案情来,难免更伤两邦和气,令人心惶惶。若是定为盗窃案,到时赔些财物也就了事。

然首领满伽并不满意大炎给出的结果,他几乎魂归异乡,还殁了带去的公主,遭到如此跟鞑靼天壤之别的对待,怎能甘心?

但碍于大炎威赫,不敢明着对呛,另在讣告公主逝世的祭文中做文章,令女真部的文官们口诛笔伐,表里哀诉这回朝觐的险象环生,实贬大炎恃强凌弱,派人刺杀,两面三刀,人面兽心,口蜜腹剑……无所不用的极尽申饬。

隆正帝这几日焦头烂额,一面对女真恩威并施,堵住他们埋怨的嘴。一面很生气窦天景的所作所为,哪怕人死了也不放过,问罪到窦邯身上,疑其有主使嫌疑,即便无,也有教子无方的过错,要将这笔烂账算到窦家头上。

这时就体现出权贵、宗室抱团的力量来了。窦家人上下奔走打通人脉,光极有分量的三品官以上的就有窦邯的三妹夫,文华殿大学士贾琨,六部中的吏部苏尚书等。他们上书皇帝,盗窃一案并无窦邯指使的实证,且窦邯老年丧子,已是惩罚,岂能再怪罪于他。

朝上的老油条都知,那窦天景真配得上无法无天这四个字,起意盗宝是有可能的,反倒是窦邯,一点不像会指使他儿做出这等蠢事的人。于是都知,皇上只是一时怒火难平,窦家除了死了一个窦天景,不会伤到根基。平日那些被窦邯打压的人,也就歇下了拉窦邯下马的心思。

打蛇不死,反要遭蛇报复。朝中官员即使不帮窦家说话,对这件事态度也极为寡淡,不去落井下石。

这其中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大名鼎鼎,谁的账也不买的姜世洵。

窦天景一死,往日遭他欺凌的人全都跳了出来,桩桩件件上告衙门,把窦天景干的丑事揭露于世,哪怕事情时过境迁,也要为自己正名,吐一口晚来的清气。窦邯招惹的人不少,上到朝廷官吏,中有江湖术士,下有平民黔首。案情之多,把姜世洵吵得夜不能寐,生出三头六臂也处理不完。

那是因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除了姜世洵,无人愿意聆听翻案,连行御史台的人也是如此。

要说御史一职,靠检举揭发升官是没错。但翻一个逝者的案子,效用犹如鸡肋。你能把死人拉下马,找谁顶替上去他的职位?

这一类案情该让府衙来管,还能平息民怨,博得贤名。然晋城府尹司徒牧,官龄尚浅,不知如何处理牵涉到外邦的案子,不敢盲目审理。

人人都道姜世洵痴傻之际,事情又有了峰回路转的变化。

隆正帝正恼朝野重臣为窦家袒护,惮其根冠庞厚,也知于人情上,他不该逼迫一个丧子老臣。

这时听有一臣子不随波逐流为窦家辩护,反尽职尽责挖出窦天景生前恶行,让他的丑事人尽皆知,哪有不欢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