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女只想当权臣(70)

作者: 罐装可可豆 阅读记录

老人反反复复强调着干净,这是他们待客,能拿出来最好的东西了。

戚言倏然掉下一滴泪来。

“这是怎么了?”老人不知所措,着急问,“是不是哪里喝不惯?看着是不好……可都是干净的。”

戚言难得失态,不顾老人挽留,以袖遮面,放了瓷碗离席而去。

方才走出两步,又顿足,没有回身,只是道:“与水无关,是我想起已故的父亲,情难自已,失礼了。”

说罢,她脚步匆匆地离开。

闵煜望她的背影,令护卫跟上。

先出言安抚了老人,随后离席向戚言所行的方向跟去。

派出的人守在马车前,见襄君来了,低头致礼,走出两步,不远不近地守着。

闵煜敲了敲马车门。

“戚姑娘?”

里面传出沉闷的声音:“别进来。”

“戚姑娘若是有心事,不妨说出来听听。”

车厢内没有声响。

闵煜稍作思量:“方才说给那位老人的,应当是托辞罢?”

车中静了一会儿,门轴转动的声音悠然响起。

马车门开了一条缝隙。

闵煜踏步进了车中,两边的车帘已经挂下,车厢里光线幽暗。

戚言独自靠在厢壁上,以袖掩面。

她没有立时开口,只是胸口起伏,待心绪平复些,方才问道:

“这里的村人,为何多是身残体缺,是战事之故吗?”

那些三三两两聚集的人们,有的缺了腿,有的少了胳膊,有的眼睛瞎了,有的……几乎只剩下半边身子,也不知是如何活下来的。

闵煜斟酌着说道:“此地偏僻乡野,乡人连国土易主也不大知晓,是不必被征兵上阵的。”

他停顿一会儿,有些不忍:“他们身负残疾,是因荒年争抢水源,械斗所致。”

不是战事,却是生死之争,若是抢不到水,族人便要饿死。

这地方偏僻得连消息都不大传得进来,可却并非大争之世的乐土。

穷苦一词,唯有两字,却是祖祖辈辈的命运写照,是万般痛苦的缩影。

戚言抓着袖子的手攥紧了,她用一种锥心的语气道:“倘若没有靖襄国战,国君是否……早让他们过上太平日子了?”

闵煜思量一会儿,摇头道:“若是没有靖襄国战,我也大抵是早被公父和世族挤兑而死。”

曾经的襄世子,在襄廷可并不受待见。

毕竟,谁会喜欢一个挡自己财路,甚或还要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出来的人呢?

闵煜道:“世间际遇,哪有算得清的时候,后悔药吃下,也未必不会后悔了。”

“国君不必宽慰我。”

她终于将衣袖放下,眼眶泛红,眼睫沾泪,的确是哭过。

此时神情镇静,眼眸却一片沉黑,翻涌着深浓心绪。

她忽然笑,仿若静室中瓷瓶跌落,乍然碎裂,震得闵煜心中一跳。

“国君总说我有复辟之功,救襄国于危困,我却不敢当。”

闵煜想说些什么,劝她莫要妄自菲薄,却被她用一个眼神制止了。

戚言自嘲道:“什么功过,骗骗别人也就罢了,终归骗不了自己。”

“我不过是赎罪。年少时轻狂无知,沉醉于虚名,‘无双女谋士,一计灭三国’,便当是天下最动听的赞赏,几句吹嘘便能教我昏了头。”

在那意气风发的年少时刻,她只见靖国地图又拓宽了多少,千军万马在谋臣谈笑之间化作飞灰。

却不见城外流民在血泊间哭嚎,那哭声震天,却终究传不出多远。

靖国的城楼太高了,靖国的宫殿也宏阔。

立于城楼看万民,渺小得宛如蝼蚁。

眼中唯见万丈红毯铺地,编钟丝竹环绕,美酒膏肉,舞乐不尽,觥筹之间,人皆醉了。

万千浮华充耳目,错将富贵当功名。

“国君常说襄国贫弱,这也不好,那也欠缺,口口声声委屈了我,实际是我配不上襄国。”

曾经靖襄之战,世家倒戈向靖,襄人却愿自献口粮。

那时她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储君,能得民心至此。

靖国一切华贵,在她眼中忽然乏味极了。

所谓智谋,不过是搬弄机巧。

能有什么意思?

她忽然不明白自己争权夺利究竟是为了什么,平白造下这么多罪孽。

她望着闵煜,觉得世事流转,果真巧妙,身为曾经的对手,如今也心甘情愿说一句:

“愿襄国富强,天下无兵戈。”

.

襄国君相暗访的车马往各处走完一圈,回到襄都时,恰好遇上初雪。

戚言从马车上下来,伸手接下几片,那洁白的雪片落在掌心,很快便化了。

叹出口的气也成白雾,她道:“下雪了。”

闵煜在她身旁,侧首凝望着她:“去年今日,你我正在岐国,如今……真快呀。”

戚言没说什么,只是抬头看天。

雪花自是洁白无瑕,只是仰头望去时,看见的却是它所投下的阴影,没了天光映衬,看起来竟也是灰黑色的。

兴许是这天被寒风侵袭,戚言很快病倒了。

这病来势汹汹,一连几位医师看过都摇头。

闵煜抓着他们刨根问底:“只是受寒,怎会如此严重?”

几位医师互视几眼,最终还是有一人站出来,面露无奈道:“……肝气郁结,恐怕是心病更重啊。”

寒症好治,心病难医。

闵煜隐约知晓症结何在,却不知该如何劝解。

送走医官,内间的侍女来报:“到了喝药的时候,可戚相似是魇住了,怎么也唤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