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女只想当权臣(99)

作者: 罐装可可豆 阅读记录

两方联军相争不久,北方的夷狄部族突然南下,直攻王畿。

“阿言觉得,其中可有蹊跷?”邵奕为她满上一盏茶水,眸光幽微变幻,说不清是疑问,还是试探。

戚言神色如常:“大约是晟国暗中勾结,亦或是旬国,总之与联军逃不了干系。”

她顿了顿:“是联军惨败,开始不择手段了?”

“不,联军大胜,辅政三国惨败。”邵奕笑得意味深长,“襄国那位将军,可真是出人意料,联军在他手里,宛如天兵神将,无人可挡。”

戚言抬了抬眼:“当年不也交过手?仅凭千人即可死守关隘,以少胜多的打法又不是没有见识过。”

“是啊,当年也交过手,”邵奕叹了声,“阿言,你说——襄国这些能臣名将,为什么一个都没死呢?”

他笑起来:“连国都灭了,将军没死,储君也没死,有趣,实在有趣。”

“看来邵大人是怪罪我了?”戚言道。

“阿言误会我了……”邵奕紧盯着她,面上笑着,眼中却无笑意,“莫说世事无常,即便与你有关,那也都是过去了。”

邵奕抬手又给她添茶:“现在……你我才是一丘之貉。”

戚言垂眸看着手边的陶杯,茶水刚放凉一些,勉强可以入口,新茶一添上,又变得滚烫。

心底难得浮起一丝不耐烦。

“我们也不算重归于好,我只要襄君,待他死后,你我分道扬镳。”

听了这话,邵奕心底的警惕反倒松下来。

他轻笑:“我自然不会勉强你。”

只为一个闵煜就能让他们破镜重圆,这样的好事他的确不敢信,不过既然还能同谋,哪怕只是一时片刻,那也是动摇了她。

来日方长,她迟早有一天会回到他的身旁。

想罢,他神色越发舒缓:“夷狄既犯,我将率六师出征,阿言可要与我同往?”

真假天子尚无定论,能稳住王畿国人不要揭竿而起就已实属不易,以辅政之身领六师迎击勤王之军未免困难了些。

不过抗击夷狄,倒是切实关乎国人利益,邵奕身为先王亲封大司马,的确是能指挥得动的。

“夷狄来犯,与我何干?”戚言用手探了探陶杯,茶水仍有些烫手,“还是邵大人不放心我独自待在王畿,非要带在身边看管?”

“阿言说笑了,我不过是怀念曾经的日子。不愿去也无妨,我会嘱咐宫人好好照顾你的。”

从此,戚言身边跟了两名宫侍。

与王宫中的其他人是一样的沉默寡言。

她们从不阻拦戚言去往哪里,也不干涉戚言要做什么,只是缄默地跟随,宛如两道幽魂。

戚言也不以为意,任由他们赘在身后。

独自待在王宫里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消遣,如今更是连对弈的人也找不到。

戚言也没有要出门的意思,只是令人从王室的藏书中翻出许多孤本,一件一件地翻阅过去。

近来的局势,似乎越发不安定。

王宫里的宫人越来越少,偶尔路过拐角,余光中也能瞥见些侍从卷裹了财物匆匆出逃。

每日的膳食也越来越敷衍,逐渐地粗糙了许多。

邵奕偶有来信,并没有写什么机要,只是告知她,不日将归。

每当收到,戚言都只是笑笑,嘱咐身后的宫人替她收起来。

只在更偶尔的时候,在那两位宫人十分少有的劝说下,才会提笔写上寥寥数语给了回信。

时间就这么平静的走着,直到有一天,风中带起些许凉意。

戚言问身边的宫侍:“是不是桂花将要开了?”

宫人规矩地垂着头,轻声细语,恭敬答道:“是快了,约莫再有不到一旬,便该入秋了。”

.

“丹桂就要开了。”

军中有人问襄君,为何行军如此匆忙,闵煜便如是答。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也教问的人摸不着头脑。

思来想去,可能襄国的人就是这样,自有一种高人气质吧。

别的不提,单说他们那位大将军,掌兵攻伐有如神助。

原本按襄国的国力,亦非盟主,远不至于主帅联军,两方刚刚开战时,襄国也不过是做个侧翼的助阵。

可当同盟列国见了那位孟岂将军打仗,方才明白什么叫做神乎其技。

联军各自为战,阵型是很容易乱的,偏偏襄国的军队宛如一柄尖刀,自侧翼几乎横插进整个敌军方阵,随后时聚时散,包抄合围,将整个战场切得七零八落。

主帅与各国的将军们,眼睁睁看着敌军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化整为零,化着化着就没了,只剩自己麾下的士兵冲锋着冲锋着就失去目标,成了无头苍蝇。

末了襄国的军队还能按阵型列队回来复命,点一点人数,死伤还没其他几国加起来多。

诸国都被这离谱程度震到了,纷纷前去向那位主将孟岂讨教。

最可气的是,无论他们怎么问,这位孟将军硬说自己不会打仗,什么都不懂,以前可能确实打过几年仗,但后来摔坏了脑子,都忘光了,在襄国人人都说他是个傻子。

各位盟军的将军被气得吹胡子瞪眼,这等奇才若是傻子,那他们成什么了!

分明是襄国拿他们当傻子耍!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状告到襄君那里,让他管管自家臣下,讲些礼数,莫要恃才傲物,目中无人。

襄君便只好替他依次道歉,道着道着……孟岂莫名其妙成了联军的主帅。

继而,一胜,再胜,大胜,大获全胜。

全军斗志昂扬,欢欣雀跃,唯有襄君一人郁郁寡欢,面容沉肃,时常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