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受明人不说暗话(36)

作者: 臣在 阅读记录

“天下金银珠宝就是温相现在拿来,我也不会看一眼。”谢桥站起身,在房中踱步,“我不是芙蓉馆的姑娘,不缺钱。”

温怀冷笑:“哦?是吗,那我怎么前几日还看到谢御史府里只有大白馒头呢?”

谢桥身形一僵,淡淡道:“俗了,修道之人,清心寡欲。”

温怀不再言语,目光冷峻。

“想要我,很简单。”谢桥转身看向他,脸色略显苍白,“只要一个。”

“解药。”

温怀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敢用这个威胁我?你算个什么东西。”

谢桥无所谓地摇摇头,神色淡然。

“威胁别人我最擅长了。”温怀忽然抽出佩剑,剑尖抵在谢桥的锁骨上,划出一道血痕,“三天后,你省期到,我可保你一命。结束后,丞相府见。若你负了我,你那个浔阳的未婚妻,可就要遭了殃了。”

谢桥瞳孔微缩,却很快恢复平静:“正是。”

温怀冷笑:“算你识相。”他转头看向站在门口呆立的陈棠,剑尖指向她:“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陈棠一愣,随即展颜一笑,声音清脆:“只有在场三人。温大人若担心小女的嘴,不妨在这里就动手。”

温怀看着她,不屑一笑,收剑入鞘,拂袖离去。

--------------------

拖拖拉拉……

第21章 观星

=

夜色如墨,听雨轩内烛火摇曳,映得谢桥的面容半明半暗。他独坐案前,指尖轻抚一卷残破的《阳关三叠》,琴谱上的字迹早已模糊,却仿佛还能听见当年他抚琴时的清泠之音。窗外细雨绵绵,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似在低语,又似在叹息。

“助你……你可愿意?”

温怀的话绕在脑中,不绝如缕。谢桥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早已出了一身冷汗。他无心再睡,索性起身,借着力攀上墙柱,拆下房梁上的青铜兽首,磨成镜片,组装成简易的观星仪。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映出一片冷白。他借着月色,仔细校对前几日大夫给他的折子,测算船只到港的时间,心中已有计较。

“温怀,你总是如此。”他低声呢喃,指尖轻轻摩挲着镜片,“那就最后信你一次。”

次日,温怀在朝堂上指使钦天监上奏:“荧惑守心,需百官红衣祭天。”皇帝准奏,下令大朝会时,百官皆着绛红官服。谢桥听闻此事,心中了然。他取下冠冕上的流苏,将火浣布条细细编入其中,借晨昏定省之机,传递给药膳宫女。

温怀则在御膳房的蒸笼内涂上夜昙花汁,使谢桥的里衣沾染荧光剂。那荧光剂是温怀用夜昙花汁特制,遇热后不仅会显形,还会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仿佛在提醒众人真相的味道。

“大人,这些粮票真的要混入贡缎吗?”小厮低声问道,眼中满是担忧。

谢桥点头,面不改色:“唯有如此,才能让何知建自食其果。”

禁足的第三日,谢桥取出温怀偷偷赠予的鎏金护心镜,仔细检查镜面边缘的血迹。他割破指尖,将鲜血涂抹在镜面边缘。镜背刻着一行小字:“东风至,烬火生”,正是温怀的亲笔。

“温相,这场焰舞,你可满意?”谢桥低声呢喃,指尖轻抚镜面,嘴角的笑意味不明。

三日省期已到。

大朝会,含龙殿内金碧辉煌,百官身着绛红官服,肃立两侧。殿外地龙烧得正旺,暖意融融,却掩不住暗流涌动的肃杀之气。礼部尚书何知建立于殿中,手持一卷“罪证”,声泪俱下地指控谢桥贿赂百姓、陷害六部。晟帝高坐龙椅,面色阴沉,手中茶盏重重摔碎在地,禁军立刻封锁大殿出口。

谢桥立于殿中央,神色淡然,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无关。他抬眸望向殿顶的藻井,目光深邃如潭,指尖轻轻摩挲着袖中的火浣布条,心中默念:“温相,东风已至。”

何知建话音未落,谢桥突然抬手扯断朝珠,玉珠滚落,沿着地龙通风口四散开来。殿内众人尚未反应过来,便听“噼啪”一声,玉珠内封存的鲛油遇热渗出,瞬间点燃了大殿七十二盏宫灯。火焰如龙,顺着金丝楠木的梁柱蜿蜒而上,舔舐着墙壁上隐秘的金粉字迹。

殿内沸腾,任谁也没想到这谢御史居然在含龙殿纵火!

“孽……孽畜!”晟帝大乱,“段御烽!”

“这……这是何意?”何知建脸色骤变,声音微颤。

谢桥不答,反手从袖中甩出一叠染血的粮票,粮票在空中散开,如蝶飞舞。他冷声道:“诸位不妨看看袖口——昨日粮票已混入贡缎!”

百官低头,见袖内粮票遇热浮现荧光路线图,终点正是礼部私港。殿内一片哗然,何知建额角冷汗直冒,未及开口,便见谢桥缓步上前,指尖轻点粮票上的标记:“这路线,大人可熟悉?”

何知建暴起,抢过案上的毒酒,欲借灭口之机脱身。然而,谢桥早有防备,御砚一挡,朱砂墨溅入酒中,瞬间化为黑紫色。何知建手背青筋暴突,毒性发作,踉跄后退。

“大人可知,你喝的这壶是丞相三日前赏我的醒酒汤?”谢桥冷笑,语气如冰。

何知建面色惨白,颤抖着指向谢桥:“你……你血口喷人!”

谢桥不答,反手从怀中取出一面鎏金护心镜,镜面边缘还残留着血迹。他轻抚镜面,低声道:“这镜子,照过无数何大人害死的冤魂。今日,我便用它,还你一份大礼。”

殿外突然传来船帆撕裂声,海外奴商为自保,用铁链拖着三百民夫跪在宫门前。民夫衣领内缝着双重粮票,撕开竟是礼部印鉴拓本。铁证如山,何知建颓然倒地,再无辩驳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