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65)
桂枝儿应对类似提问已经不用过脑子了,一律以“我有一个夫君……”为开头。
信则有,不信则无。
船把头低垂着眼眸,轻抿嘴唇,似乎在努力寻找灵感。让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人来铺垫话题,着实是一种折磨。
桂枝儿见他可怜,好笑地问道:“今晚这样的小事,派个得力手下即可,怎么还劳烦您亲自跑一趟?”
“哦,女侠有所不知。”船把头长舒一口气,好似终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干咱们这行,明面赚的是辛苦钱,私底下也有些刀尖舔血的勾当。”船把头冷着脸说道。
“手下人不知轻重,把握不好界限。”
有的活儿能接,有的活儿不能接。
既然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船把头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年前有人在咱们船上落水丧命。若是寻常人,赔偿点银子也就罢了。可出事的是……”
船把头用他那粗糙的手,比划了一个官员头顶的乌纱帽形状。
“霍!”桂枝儿倒吸一口冷气,“这可怎么办才好?”
“咳。”船把头轻咳一声,又指指头顶道,“最终还得仰仗身份更大的人出面摆平。”
“那就好,那就好。”桂枝儿担当了一个合格的捧哏。
在船把头叙述时,她眼神中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期待和惊讶。
在关键时刻,又给予简短有力的回应。“对呀!”“可不是嘛!”画龙点睛。
船把头一时不知她是否在敷衍,表情更加凝固。
“处在您这样的地位,有的时候身不由己,理解,理解。”桂枝儿慵懒地打了个哈欠,“没别的事儿,我就先回去补觉了?”
见船把头挥手作别,桂枝儿脚尖一点便掠走。
她心中嘀咕着:拙劣,僵硬地背台词,这是受了谁的指使来传话?最讨厌谜语人!
我本逍遥一厨师,江湖朝堂,关我鸟事。
与此同时,留在屋顶的船把头也闷下一口酒。
“踏雪无痕的轻功,如此深厚的内力,要由夫君传授,恐怕得是童养夫吧!”他撇撇了撇嘴。
主上想拉拢的人,真是奇也怪哉。
已是寅时,稀疏的星在夜空中闪着微弱光芒。白鹭洲边角的小楼灯影,透过细竹编织而成的纱窗,变得柔和朦胧。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这份静谧。
谢鸢缓缓睁眼,带着一丝惺忪与迷茫。
他掀开被褥,素白色的中衣领口微敞,隐约露出一点锁骨和白皙的肌肤。
他没有上妆,素净的五官便显出寡淡来,但又独有一分韵味。
“小谢公子亦未寝,真是好极了。”
谢鸢揉了揉眼睛,思绪逐渐清明,带着些许无奈地看向来人。未熄的烛火摇曳,映照出少女明媚的笑容。
“怎么进来的?”他起身披上外衣,为桂枝儿斟水。
“诺。”桂枝儿指了指半掩的十字海棠纹窗。
“翻窗而入,非君子所为。”谢鸢哭笑不得。
“我是女子。”桂枝儿眼眸澄澈,满是诚恳之意。她一口气喝光了水,干涸的嗓子如久旱逢甘霖。
搅乱别人的睡眠确实不地道,但不问清楚,桂枝儿的心像被小猫爪子挠一般。
“打听个事儿。”桂枝儿低声道,“公子可知,船帮的船把头,背后靠山是谁?”
“就为这个?”谢鸢笑叹口气。
大半夜跑来,他还以为行动计划出什么纰漏了呢。
“天宥年间,有朝臣提议要在楚淮一带开凿运河,将四方水系一并管理,连通杭京。”他眉心微皱,回忆道。
彼时筹谋的图景浩浩荡荡,气象万千。
似乎南北舟楫往来,源源不断的货物将畅通无阻,军事上调兵遣将也能随机应变。
有次,他见父亲下朝后在廊庑摇头而叹。
“雁过留毛,肉过留油。运河一事,耗费人力物力甚巨。事成或有其利,然过程艰难啊。”
“父亲大人,听说那些宦官阉党也瞄准了这个肥差?”
兄长愤愤不平地问道。
后面的话他没多听,再后来,转眼就到了承朔年间。
“新帝登基,运河之事也就搁置了。”谢鸢掐指一算,“算算时日,船把头在楚淮扬名,还是天宥年间的事。”
也就是前朝的事。
桂枝儿脑筋飞速运转。
“提到狗皇帝。”她眉梢一挑,好奇地问道,“我也是近日方知,泗水谢氏家风严谨、人才辈出。”
“令尊更是大梁的三朝元老,那狗皇帝当真敢一点情面都不讲,就为不愿当驸马这点小事,拿你开刀?”
恐怕是早有预谋,借题发挥吧。
谢鸢静坐床边,素色长袍衣袂飘飘,他一只手轻轻搭在床沿,手指修长,骨节分明。
听到桂枝儿的问题,笑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令尊当真一点风声都没听到?”桂枝儿追问。
“说书先生不是说了吗,谢家大公子偶感风寒,不能下场应试。”谢鸢嘴角依旧上扬,却暗含一抹苦涩。
发丝轻垂,更添几分落寞。
“啊。”桂枝儿恍然大悟。
狗皇帝刚掌权,新朝第一次春闱,不敢不应试。
可又怕自家芝兰玉树的后辈被针对,谢家只能“舍车保帅”,让庶出的二公子先摸着石头过河。
没想到,落得个“奉旨卖艺”的荒唐下场。
“我不该问的,万望恕罪。”桂枝儿感觉自己戳破了别人的伤心事,有些愧疚。
又觉得小谢公子当真是圣父。
应该把西蜀的乐山大佛搬开,让他坐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