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66)
“无妨,我倒是更好奇,姑娘收购那么多头春茶,就算全用来烹饪,也用不完?”
谢鸢微微侧首,声音清雅。
头春茶金贵在一个“新”字上,若是放成陈茶,价格可就大打折扣了。
桂枝儿自然不会暴露自己要私藏一部分在空间内。
而收购茶叶的主要目的,是——
“小女想承包文社举子们的春日宴。”桂枝儿从容应答,胸有成竹。
春日宴,顾名思义,是在春天举办的雅集。
群贤毕至,以文会友。
众人齐聚一堂,或焚香挂画、或吟诗抚琴,伴随丝竹并奏、曲水流觞,向来被世人传为佳话。
尤其在楚淮,浮艳奢华的河水孕育了大批文人墨客。
春闱前,此宴成为南北文社互通有无的重要聚会,不仅有雅士讲学论道,甚至还有僧道前来传教,商行互通有无。
是名副其实的盛宴。
按惯例,承包春日宴的酒楼要免费提供餐食。
这是打响知名度的好机会,可惜今岁年景不好,很多酒楼都没有这么财大气粗了。
“什么,承包春日宴?!”
翌日,听闻此言的柳千金,一声惊呼。
“先生,仅凭您一人主厨,恐怕力有不逮。”王蒲与众学子亦是十分错愕。
他们百分百信任桂枝儿的厨艺,可如此规模的盛会,没有帮手怎么行?
“放心,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第53章 筛选学子北境的那个瘸子又来了。……
绵密春雨浇湿了地面上的青石板砖。
街上来往的油纸伞、斗笠和马车都向一处汇聚,行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路上有熟识的人,也互相引荐打招呼。
“在下来自东鲁黎州城,泰岳酒楼,见过诸位同仁。”
“您就是陈师傅吧,幸会幸会,您那一手鲁菜当真一绝。我们哥几个是从燕平和泽州赶来的。”
“看来数我最远,木犀先生在莱城做的珍珠奶茶,一下子就把我们掌柜的迷住了。此次春日宴,我定要多学几招。”
春和景明客栈二楼窗边,柳千金见到人头攒动的景象,眼中尽是惊愕。
半晌后,她才反应过来。
“这不是、这不是咱们沿途路过的酒楼客栈的大厨们吗?曾借用过后厨的,他们怎么来了?”
桂枝儿已重新打扮成木犀先生的模样,对帮忙接待的驼衣侍从,递去一个感谢的眼神。
无论那位刘知府有何企图,起码手下人办事麻利啊。
“大家都是共赴盛宴,来给咱们帮忙的。”桂枝儿胜券在握。
厨膳是一门手艺,是手艺,就得磕头拜师才能学。
学徒们从清洗锅碗瓢盆,劈柴挑水等繁重的体力活儿开始,伏低做小,被磋磨几年才能获得近距离看师傅掌勺的机会。
最初只能少说多看,慢慢揣摩。
即使有疑问,也需把师傅伺候好了,再挑准时机请教。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桂枝儿笑着对柳千金解释道,“这种顾虑我没有。”
“所以我早就给诸位同行写信,愿意来搭把手的,我无偿教,能学会多少,全凭各自本事。”
厨膳之道,与学问一样,贵在交流。
川蜀辣,岭南鲜,东鲁菜系悠久,南食口味趋甜。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闭门造车不如博采众长。
桂枝儿集百家之长,这就是她承包春日宴的底气!
“先生神机妙算。”王蒲等学子眼中震惊之色化为钦佩,“没有一手好厨艺的监学大人不是合格的侠客啊。”
果然,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优秀。
桂枝儿抱着逗小孩儿的心态笑道:“诸君,即使你是千里挑一的逸群之才,大梁也有近万个,学无止境。”
众举子叹服,自此更加戒骄戒躁、勤勉向学。
转眼间,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春日宴拉开序幕。
宴会地点如旧,依山傍水。春风拂过山川,草木渐次苏醒,点点新绿连成一片,繁花渐绽。
此次春日宴顺应餐食,以“茶”为主题。
飞檐斗拱的小亭内,有一衣履精雅的青年正挥毫泼墨。
桌案上的画墨色氤氲,似是云雾缭绕,茶树错落有致,一片片嫩绿的茶叶淡雅清香。
“墨韵天成,意境高远。”头顶青巾的男子拱手道,“敢问兄台可是燕平举人,府试首名的田学兄?”
“哦?”青年停笔问道,“您是……”
“学弟扬安李觅。早闻学兄大名,此次春闱,兄台一定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是啊是啊,若他日显达,勿忘旧友。”
画船上,流水边,类此之语,遍见于集会四处。
抚琴弄弦的清音被打断,品茗对弈的战局被搅乱。
浮躁的气息仿佛会传染,原本安稳写着文章的举子也纷纷搁笔,与人四处交际,生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
此时反倒显出北境举子的特别了。
王蒲收起竹杖,背脊挺拔如松,正拖拽跛足的左脚,一笔一划地撰写着文章。
“文景兄,咱们可要去听些音信?”有学子问道。
“事关春闱,确实值得重视,但先生说了,心要静、气要稳,不能因小失大。”王蒲郑重道。
先生一贯不会出错。
于是北境学子便歇了去四处乱窜的心思,专注于笔下诗文。
春日宴的末后一步,便是展示各自佳作,由全场投票评定优劣。若是出了纰漏,实在有愧先生教导。
也有那明眼人,看不惯拉帮结派的风气。
“我瞧这些读书人,好文章没做出几篇,交情倒是攀了不少。”一位行商拍了拍腰间布袋,笑道,“还不如我们生意人,进账出账做不得假。”